邵陽新聞網(wǎng)7月10日訊(通訊員 謝琛 孫疆文)7月9日夜,綏寧縣關(guān)峽鄉(xiāng)插柳村的暑熱隨著夕陽漸隱慢慢消散?;@球場旁的空地上,剛收工的老人搖著蒲扇圍坐閑談,孩子們追著晚風奔跑,夏夜的愜意在蟲鳴中輕輕流淌。
星光作幕,球場變課堂:一場“不期而遇”的田間邀約
這份寧靜被一支年輕的隊伍悄悄“攪動”——“綠洲紅星”綏寧選調(diào)生宣講團來了。他們沒有提前搭臺、沒有刻意吆喝,只是在走訪時瞥見了這片自然聚攏的鄉(xiāng)親,便借著球場的燈光、伴著頭頂?shù)男禽x,把農(nóng)忙后的閑暇時光,變成了一堂帶著泥土氣息的微黨課?!班l(xiāng)親們,今天不聊莊稼,咱講講咱綏寧土地上的英雄故事?!币痪溧l(xiāng)音開場白,讓閑聊的村民們漸漸坐直了身子。
硬骨鑄魂,古今相映照:從戰(zhàn)火硝煙到田壟耕耘的精神共鳴
宣講團的故事,從紅軍長征時期綏寧雞公坡戰(zhàn)役的烽火里展開。當“獨臂將軍”賀炳炎的名字被念起時,原本還帶著笑意的村民們漸漸斂了神色。
“那會兒賀將軍在雞公坡受了重傷,胳膊保不住了,身邊連麻藥都沒有啊?!毙v員的鄉(xiāng)音里帶著沉重,“醫(yī)生拿木工鋸子給他截肢,他咬著毛巾,汗珠子像雨一樣往下掉,愣是沒吭一聲。剛截完,他就撐著坐起來,說‘戰(zhàn)斗還沒結(jié)束,我不能倒下’?!?/p>
燈光下,幾位經(jīng)歷過苦日子的老人攥緊了拳頭,指節(jié)微微發(fā)白。宣講員話鋒一轉(zhuǎn):“賀將軍這股硬骨頭勁兒,不就像咱插柳村人種田嗎?天旱了扛著鋤頭找水源,路難修了頂著日頭搬石頭;不就像咱村搞鄉(xiāng)村振興嗎?遇到坎兒不躲,碰到坡兒不繞——這都是咱老百姓自己的‘硬骨頭精神’啊。”
“說得對?!?8歲的老黨員王大媽猛地拍了下大腿,“我年輕時修水渠,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結(jié),當時覺得快扛不住了?,F(xiàn)在想想賀將軍,咱這點疼算啥?”
鄉(xiāng)音傳情,老少皆動容:一堂浸著汗味的生動教育
這場黨課沒有講話稿,卻比任何文本都更動人。宣講員們?nèi)拥簟皶嬲Z”,撿拾起村民熟悉的“土話”,把長征歷史裝進“種田”“修路”“養(yǎng)娃”的日常里。
講到賀炳炎忍著劇痛指揮戰(zhàn)斗時,坐在后排的陳奶奶正給孫子擦汗的手突然停在半空。她望著宣講員,眼角慢慢泛起潮意,嘴里輕聲念叨:“可憐喲,遭那么大罪……”孫子仰起頭問:“奶奶,那個叔叔為啥不喊疼?”陳奶奶摸摸他的頭:“因為他是英雄啊?!?/p>
孩子們聽不懂“長征”“戰(zhàn)役”這些詞,卻被“不喊疼”“還指揮戰(zhàn)斗”的故事攥住了心。原本扭來扭去的小家伙,突然坐得筆直,眼睛瞪得圓圓的,仿佛眼前真的站著那位獨臂沖鋒的將軍。
紅星扎根,火種永不滅:青春力量點亮鄉(xiāng)村振興路
“綠洲紅星”四個字,藏著這群選調(diào)生的初心——讓青春理想在基層沃土上扎根,像星星一樣閃光。這場星空下的黨課,正是他們用腳步丈量鄉(xiāng)村、用真心傳播紅色火種的縮影。
當最后一縷燈光熄滅,鄉(xiāng)親們的討論聲還在田壟間回蕩。賀炳炎的硬骨頭精神,不再是歷史書里的鉛字,而成了老人們扛過困難的“止疼藥”,成了年輕人扎根鄉(xiāng)村的“強心劑”,成了孩子們眼里“英雄該有的樣子”。
星光落在插柳村的稻田里,也落在村民的心坎上。這堂夏夜黨課播下的種子,終將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路上,長出生生不息的力量。